核心提示:“我是黨員,我先上!”“疫情在哪里,我們就要戰斗在哪里!”“防控一線正是檢驗我們初心和使命的地方!”新冠疫情在天津爆發以來,天津市津南區消防救援支隊抗疫突擊隊始終枕戈待旦,恪盡職守,奮戰在任務最難處,堅守在抗疫最前沿。
“我是黨員,我先上!”“疫情在哪里,我們就要戰斗在哪里!”“防控一線正是檢驗我們初心和使命的地方!”新冠疫情在天津爆發以來,天津市津南區消防救援支隊抗疫突擊隊始終枕戈待旦,恪盡職守,奮戰在任務最難處,堅守在抗疫最前沿。突擊隊員們牢記為民使命宗旨,做檢測現場的維護者,做一線防控的突擊者,做保障生活的服務者,構成了一張張英勇無畏的“抗疫群像”。他們用擲地有聲的誓言,堅毅篤定的奉獻,彰顯著消防救援隊伍的責任和擔當,用實際行動為人民群眾筑起了一道道“藍色防線”。
沈之閏:我要守衛我的家鄉,讓她永遠安寧祥和
沈之閏的家就在天津市津南區,疫情發生以來,他比所有人都擔心,更比所有人都勇敢。作為抗疫突擊隊的隊長,突擊隊成立第一天,沈之閏就帶領隊員們立下軍令狀。“堅決服從命令,聽從指揮,病毒不退,我們不退!”擲地有聲的誓言,詮釋著突擊隊沖鋒在前、勇挑重擔的忠誠與擔當。
疫情防控事多面廣,抗疫突擊隊作為津南區委區疫情防控指揮部的機動力量,領取的任務更是時間緊迫、內容龐雜。沈之閏作為突擊隊的主心骨、所有隊員的領頭人,始終保持高度的負責和清醒的頭腦。區域消殺、物資轉運、封控隔離、居民管控……種種任務交織疊加,對整支隊伍的管理提出極高要求。沈之閏對時間、場地和人員時刻了然于胸,合理安排力量,再親自帶隊,奔赴最難最累的現場。
“任務再多,只要堅持,就有結束的時候。越是難熬,才越是考驗我們的時刻。”連日的戰斗,常常讓隊員們打不起精神來。沈之閏是隊長,更是大哥,他用他特有的號召力與領導力,鼓勵隊員們,重新打起精神,一直堅持到最后一刻。無論是早出晚歸的執勤,還是通宵達旦的奮戰,只要有了他帶隊,隊員們面對再難的任務也會安心。
在這場抗擊疫情戰役中,沈之閏帶領隊員們逆行而上,扛起應急救援國家隊、主力軍的責任和擔當,為決勝疫情防控阻擊戰構筑起最牢固的銅墻鐵壁。
(沈之閏與葉川)
武云龍:進入消防救援隊伍,我就是逆行者
疫情發生以來,武云龍作為抗疫突擊隊副隊長,始終帶領隊員戰斗在抗疫第一線,在關鍵時刻拉得出、沖得上、打得贏。
隨著市級機關抽調增援的1000名志愿者即將入駐津南區,住宿問題卻還沒有著落。接到區疫情防控指揮部的任務指令后,武云龍立即帶領抗疫突擊隊24名隊員,前往天津濱海汽車工程職業學院接收被子、床墊等物資。從上午9點,到下午4點,歷經7個小時的不停不歇,1000張床位全部搬運組裝完畢。武云龍與抗疫突擊隊成員用鐵肩挑起責任擔當,用手臂與肩膀,連起防疫物資的傳送帶??粗R的床鋪,汗流浹背的武云龍卻露出笑容:“能讓志愿者們睡好覺,我們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。”
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刻,天津市政府緊急調派8852名志愿者,全力增援津南區疫情防控工作。武云龍帶領隊員再次承擔志愿者住宿保障工作。他們火速行動,奔赴津南全區17個保障點位,著手住宿保障的床鋪、被褥卸貨工作。每到一處現場,突擊隊員們都輕車熟路,各自分工,一刻不停地將一車車貨物卸載在指定地點。寒風刺骨,但武云龍卻始終沒有半點懈怠。從午夜,到凌晨,直至次日9時30分,武云龍不舍晝夜,爭分奪秒,經過14多個小時的連軸運轉,最終將1萬5千多張折疊床鋪、3萬多床被褥全部完成卸載。
“穿上了火焰藍,我就是逆行者。”武云龍用實際行動踐行使命,在疫情的戰線上留下“火焰藍”勇于奉獻的身影。
(武云龍)
葛敏榮:我是黨員,危險的工作我先上
聽聞疫情戰役打響的消息傳來,葛敏榮立即放下手中的訓練工作,第一時間向消防站黨支部遞交了請戰書。
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,一枚黨徽就是一面鏡子。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,葛敏榮作為一名黨員干部,始終以身作則,無所畏懼,主動承擔各類急難險重任務,奮戰在抗疫最前沿。自參加抗疫以來,每天按時吃飯,睡夠六個小時對他來說已成奢望。搬運物資,搭帳篷,維持各個核酸檢測點的秩序,給確診病例小區挨家挨戶裝門磁系統……葛敏榮承擔著各類任務,通宵達旦地工作已成常態。雖然很苦很累,哪怕有時整天吃不上飯,但他也從未有過任何怨言。每次歸隊后,其他隊員已放下疲憊抓緊休息,葛敏榮卻還在盡職盡責,做好各項任務統計,記錄一天的工作日志。
疫情抗擊開展以來,葛敏榮帶領所屬的3人團隊累計為5個小區10000余戶消殺,為確診病例小區共23棟樓3000余戶安裝了1800套門磁系統,5個核酸檢測點3萬余人提供了有力保障,裝(卸)防疫物資累計80余噸,引導社會車輛共計40余輛,發放(收集)通行證120余次,累計工作時長240小時,為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。
(葛敏榮)
葉川:守土有責 守土盡責
天津作為葉川守護了15年的城市,已經成為了他的第二個家鄉。新冠疫情的突然爆發,讓葉川和他身邊的每一名隊員都為之擔憂。他顧不得危險,立即投身在抗疫的第一線,用行動彰顯一名黨員骨干的職責與堅守。
參加疫情以來,葉川一直帶著隊員奔赴在各個任務點位,連續工作已是常態。為了保障參與疫情防控的志愿者,葉川帶著幾名同志常常“不完成任務不罷休”。在紅橋醫療考試中心,3000箱的抗疫物資,葉川與隊員們裹著密閉的防護服,不歇不休忙碌七個小時,完成全部轉運任務;在中國職業技能公共實訓中心,葉川與隊員們裝載2000箱物資,再一刻不停分發到津南區各鎮志愿者住宿保障點位,直至午夜三點方才全部完成。類似的情況每天都在重復,但葉川作為一名黨員骨干,永遠是第一個開始,最后一個休息。“越是任務重、堅持不住的時候,越是需要我帶頭的時候。”葉川的責任感和使命感,讓他始終充滿力量。
“爸爸,我已經好幾天沒有看到你啦。”電話那頭,是葉川遠在四川家鄉的孩子對父親的思念。參加抗擊疫情以來,葉川幾乎沒有休息,只有在路上時,才可以抽空給孩子打個電話。多年在一線的堅守與付出已成一種習慣,但葉川早已明白,自己的付出,是為了更多人收獲。
葉川是眾多在一線默默無聞、守護著城市和人民群眾安寧的代表,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,踐行著一名黨員的初心和使命,用自己的付出,努力爭取抗疫斗爭的早日勝利。
(葉川)
韓峰:在抗疫一線踐行為民宗旨
新冠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后,盡管困難重重、人手緊缺,可是韓峰卻從未退卻。作為抗疫突擊隊的骨干,他毅然逆行在防控一線,帶領隊員們緊密協作,當好疫情防控的“螺絲釘”,在疫情防控最前沿踐行“竭誠為民”的錚錚誓言。
疫區實施管控后,封控區多名群眾反應自己的用藥需求,韓峰作為突擊隊骨干,力克艱難險阻,全力為封控區居民的生命保障赴湯蹈火。辛莊鎮封控小區金地藝境一名群眾反應,父親是尿毒癥患者,每日需要做腹透治療,但家中透析液儲備已嚴重不足,父親生命即將危在旦夕。韓峰得知情況后,火速帶領隊員,前往中醫藥大學一附屬醫院,運送20箱透析液,為患者送上生命的援助。這樣的服務只是冰山一角,為群眾運送藥品、運送氧氣瓶罐……類似的任務不勝枚舉。只要有了韓峰在,轄區群眾的醫療需求就一定會滿足。他用實際行動向困難群眾傳遞著黨和政府的溫暖,在防疫一線展現著“火焰藍”對人民群眾的赤誠。
像韓峰一樣義無反顧沖鋒在前的消防隊員們還有很多,他們不顧個人安危,奮戰在防控一線,奮戰在場地消殺、物資運轉、情況登記、封控管理的各個現場,用心用情做好人民群眾的忠誠衛士,為群眾撐起一把把生命的“保護傘”,用自己的熱血捍衛著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。
(韓峰)
仝瀟杰:在屬于自己的崗位上戰斗
新冠疫情發生以來,全體抗疫突擊隊員不顧個人安危,在自己的崗位上做著最大努力的奉獻,仝瀟杰就是這樣的突出代表。在消防站執勤時,他是一名駕駛員,在抗疫突擊隊里,他承擔著駕駛員的職責,更承擔著抗疫一線“戰斗員”的職責。身兼數職,他毫無怨言,而是在自己的崗位上,默默做著屬于自己的奉獻。
在津南區第二輪全員核酸檢測迫在眉睫之際,核酸檢測試劑與生物安全運輸箱卻出現數量嚴重不足,散落在全市各醫療機構的生物運輸箱資源亟需調配運輸,情況十萬火急。調配任務內容多、要求高,仝瀟杰接到任務沒有半點猶豫,立即投入駕駛員的角色,馬不停蹄奔波于12所市區醫院。領取相應物資后,又立即向100個核酸檢測點進行物資投遞。700余公里路途,100箱生物安全運輸箱,22萬余份核酸檢測試劑,在仝瀟杰與隊友們不停不歇的11個小時連續運轉后,最終全部保障完畢。
每當與隊友共同完成任務后,隊友們一上車便和衣而睡,然而仝瀟杰的使命還沒有完成。無論是寂靜的午夜,還是通宵后的清晨,完成任務的歸隊路上,他永遠打起十二分精神,直到安安穩穩把隊員們載回隊,緊繃的神經才敢些許放松。這些承擔與付出,仝瀟杰從未向別人提起過。每一場任務,仝瀟杰永遠是最后才能休息的人,他用自己默默無聞的堅持,在抗疫一線做著不一樣的成績。
(仝瀟杰)
趙泓安:困難面前有我們,我們面前無困難
疫情發生以來,趙泓安作為一名新入職的消防隊員,快速完成了從“消防隊員”到“疫情戰斗員”的轉變。作為抗疫突擊隊的一員,他無懼風險,勇擔使命,時刻挺立在第一線,在疫情防控斗爭中展現著一名消防隊員的責任與擔當。
在全市大批人員增援津南區之時,趙泓安與隊友們負責保障志愿者及醫護人員的物資運輸。物資數量多、搬運任務重,趙泓安與隊員們只有抓緊一切時間,動作一刻不停。搬不動了就提,提不動了就抱,抱不動的了就兩人抬……經過17個小時通宵達旦的鏖戰,最終完成了3500張折疊床,3000包大衣和床墊,500套桌椅,600頂帳篷,1000套枕頭和被褥的運轉。趙泓安用堅強的意志、無悔的付出,堅守著抗疫防線上自己的關鍵一環。他用鐵肩擔當守望初心,用實際行動踐行使命,在疫情的戰線上留下“火焰藍”勇于奉獻的身影。
為了守護津南區的安寧,還有很多很多像趙泓安一樣的消防隊員們挺身而出,沖鋒在前。他們用無畏和堅持,點亮著疫情防控一線的守護之光,為打好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,貢獻著不可或缺的“消防力量”。
(趙泓安)
李志達:黃沙百戰穿金甲,不破樓蘭終不還
自疫情發生以來,津南支隊抗疫突擊隊全體隊員,以非凡的勇氣、無畏的作風,不斷同疫情作戰。在抗疫一線不懈奮戰的,不僅僅是黨員、干部們,更有眾多不言苦、不言累,履職盡責的隊員們,李志達就是其中的一名代表。
在疫情即將迎來轉機之際,忽然而降的冬雪讓戶外的任務變得更加艱苦。接到上級指派后,李志達與隊友們負責在防范區人員密集處進行秩序維持。執行任務要一直站立在室外,密封的防護服很快在內部凝起水珠,更加強化了初雪過后的嚴寒。維持秩序不允許有半點松懈,李志達就這樣矗立在寒風中,用意志與堅毅克服寒冷。秩序維護的任務持續三個小時,任務結束回到車上時,李志達已經凍得說不出一句話。
抗擊疫情不光有繁重的緊急任務、通宵達旦的連軸轉,更多的是這樣需要默默付出的常規工作。秩序維持,現場洗消,群眾引導,每一項都需要投入大量時間與精力。李志達對每一項任務都全面履行,像一尊不會倒的雕塑,昂立在抗疫一線。
因為穿上了這身火焰藍,就成了百折不撓的“戰士”;因為牢記責任,所以才不眠不休;因為肩負使命,所以才一往無前。正是因為有像李志達這樣不畏艱險的奉獻,疫情結束的曙光才更快地到來。
(李志達)
梁洪豪:用鏡頭記錄勇敢
面對突然來襲的新冠疫情,梁洪豪以“戰地記者”的方式沖鋒在前,投入到消防救援隊伍抗擊疫情阻擊戰中。不畏懼、不退縮,在抗擊疫情工作中擔起自己的責任使命,確保了抗疫宣傳持續有效跟進和開展,是他為抗疫做出的特別的貢獻。
疫情發生后,梁洪豪作為抗疫突擊隊特別的一員,負責在一線現場采編視頻及新聞稿件。封控小區、隔離點、核酸檢測點、抗疫物資集散點等重點區域,都有他記錄抗疫一線情況的身影。連日來,他跟隨抗疫隊伍,用鏡頭和文字記錄著一線人員的突出事跡,拍下了一個個在疫情中不退縮、不懼戰的逆行身影,第一時間采寫報送疫情防控一線情況圖文、視頻,讓最美的身影被認真記錄。
“盡最大力量做好宣傳,就是我的抗疫任務。把一線執勤守護的身影、事跡及時宣傳出去,就是我最大的盡職”,面對此次疫情宣傳,梁洪豪有著不一樣的使命感與榮譽感。
疫情防控阻擊戰開展以來,梁洪豪始終把黨員身份挺在前面,全力以赴跟隨抗疫突擊隊輾轉奔走各個任務點位,用鏡頭、用文字記錄著這場疫情的每個關鍵瞬間。疫情不退,他的戰“疫”宣傳也將持續進行。
(梁洪豪)
王宇:給隊友們堅實的依靠
自抗疫的戰斗打響以來,津南消防支隊抗疫突擊隊始終承擔最緊急的任務,出現在群眾最需要的地方。在突擊隊員們沖鋒陷陣的背后,有著一個讓隊員們始終放心的依靠,那就是王宇在隊里的堅守。
王宇負責抗疫突擊隊的飲食保障。他說自己的任務很簡單,戰友們要吃飯時,把飯菜做好就行。他的任務也很難,因為要隨時有飯吃,就意味著一直都在準備??挂咄粨絷犑墙蚰蠀^疫情防控指揮部的機動力量,只要有任務,任何時間、任何地點,都要立即出動。為了保證隊員們隨時回來都有可口熱乎的飯菜,王宇獨自承擔了四十幾個人的伙食保障職責。戰友們在一線奮力拼搏時,也是王宇在餐廳操作間努力的時刻。疫情以來,不能準點開飯是常態,王宇卻始終隨時待命。隊員們晚上十二點歸隊,十二點的新鮮飯菜準時做好;凌晨五點隊員們回來,五點的餐廳也一定有冒著熱氣的伙食等著大家。有了王宇,隊員們再累,也知道有個家在等候著他們。
(王宇)
除了伙食保障,王宇還承擔著單位的值班值守,隊員們在一線戰斗多久,王宇就在隊里堅持多久。大家工作時,王宇跟著一起工作;大家休整時,王宇依然在保障、收拾。連日的困頓,讓王宇只要趴下就能睡著,但他卻始終如一,未言半點辛苦。“隊里就是戰友的家,有了家的支撐,戰友們才能心無旁騖地沖向前。”王宇為了這個信念,付出著比任何人都多的心血。
責任編輯:wb001
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:
版權聲明
凡注明來源為"中津網"的所有文字、圖片、音視頻、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,版權均屬中津網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所有。未經本網書面授權,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、轉載或建立鏡像。否則以侵權論,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。